盛夏时节,孩子突然高烧、拒食、哭闹不止,喉咙里长了溃疡?当心疱疹性咽峡炎!这种疾病多发于6岁以下学龄前儿童,抗生素治疗无效,家长要记牢!
首先认识什么是疱疹性咽峡炎:夏季儿童高发疾病
病原体:主要致病血清型为柯萨奇病毒A组(CV-A)、肠道病毒71型(EV-A71)等,属于病毒!
高发季:四季均可发病,以春夏季为主,5月份开始上升,7月份达到高峰,湿热环境加速病毒传播
典型症状:
✅ 发热,多为低热或中度发热,部分患儿为高热,热程2~4天
✅ 咽部充血、咽喉壁出现灰白色疱疹→破溃成溃疡
✅ 剧烈咽痛、流涎、拒食、烦躁哭闹
✅ 个别患儿症状重,表现为持续发热且不易退、呼吸、心率增快等
疱疹性咽峡炎发病率远高于手足口病,其传播途径广、病毒排毒时间长,可通过粪便传播、呼吸道分泌物传播、接触传播、医源性传播等 ,粪便排毒可持续2-3个月,呼吸道排毒可持续1-3周。
展开剩余76%为什么抗生素对疱疹性咽峡炎无效?
因为疱疹性咽峡炎是病毒感染所引起的疾病,抗生素(如青霉素类、头孢类等)仅对细菌感染所引起的疾病有效。
疱疹性咽峡炎家庭自测表,大家可在家自测是否符合疱疹性咽峡炎症状
第一步:核心症状筛查
请检查孩子是否出现以下“1+1”关键组合:
症状 是 否
1. 突发高热(体温>38.5℃且持续24小时以上) □ □
2. 咽喉检查发现(需手电筒观察口腔后部):
✅ 灰白色小疱疹(米粒大小,周围有红晕) □ □
✅ 疱疹破溃后形成溃疡(表面黄色/浅凹) □ □
⚠️ 若两项均为“是” → 高度怀疑疱疹性咽峡炎,进入第二步评估
⚠️ 若仅发热无疱疹 → 需排查流感、普通感冒等疾病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第二步:伴随症状评估
症状表现 严重程度 应对建议
�� 高危预警(立即就医)
▶ 抽搐、意识模糊、昏迷 ⭐⭐⭐⭐⭐ 立即急诊!
▶ 呼吸急促(>40次/分)、唇色发紫 ⭐⭐⭐⭐⭐ 立即急诊!
▶ 四肢冰凉、皮肤花斑 ⭐⭐⭐⭐⭐ 立即急诊!
�� 中度风险(尽快就诊)
▶ 持续高热>72小时不退 ⭐⭐⭐⭐ 24小时内就医
▶ 拒食水>12小时,尿量减少(<3次/日) ⭐⭐⭐⭐ 当日就医
▶ 哭时无泪、前囟凹陷(婴儿) ⭐⭐⭐⭐ 当日就医
�� 轻度症状(居家观察)
▶ 咽痛但能进食流质食物 ⭐⭐ 加强护理,观察48小时
▶ 轻度流涎、烦躁哭闹 ⭐ 安抚+对症处理
疱疹性咽峡炎大多呈自限性过程,预后良好,一般在1周左右自愈,但个别患儿可出现脑炎、无菌性脑膜炎、急性迟缓性麻痹、肺水肿、心肌炎等并发症(多由EV-A71感染引起),严重者可危及生命,家长们也应该重视起来,及时干预,对症处理或及时就医。
对症治疗方面,体温38.5℃以上者,应先给予物理降温,如体温不降,再给予对乙酰氨基酚、布洛芬等退热药物降温。咽喉部疼痛者,可选用胆木浸膏糖浆缓解症状,用淡盐水或生理盐水进行口腔护理。
抗病毒方面,不要使用阿昔洛韦、更昔洛韦、单磷酸阿糖腺苷等药物治疗疱疹性咽峡炎,此类药物属于抗DNA病毒药物,对属于RNA病毒的肠道病毒无效。可选用干扰素α喷雾。
专家强调疱疹性咽峡炎患儿要做好呼吸道隔离,居家隔离至少2周,保持室内清洁及空气流通,避免交叉感染。
参考资料
【1】《疱疹性咽峡炎诊断及治疗专家共识(2019年版)》
发布于:广东省配资网上配资网站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