祝绪丹在《书卷一梦》里演的宋一汀,这个被剧本设定为“绿茶女配”的角色,在她的演绎下活了。
那句“姐姐向来大度,定不会与我这小女子计较”,表面柔弱,实则暗藏心机,眼神和语气拿捏得太准了。
她在剧里的表现真不是盖的。
偏偏这么会演的祝绪丹,却老是摆脱不了“万年配角”的标签。
明明演技在线,演的角色也总让人记挂,但是人却始终没真正火起来。
这背后藏着啥原因?其实这不只是她个人的问题,整个娱乐圈的现状都脱不了干系。
01万年配角,终“转正”评论区也总有人问:“这么美的脸,演技又能打,怎么就轮不到她当主角?”
这话问得实在。
单论美貌,她在娱乐圈里属于“自带打光板”的类型。
《灵魂摆渡・星落》里演小鱼,镜头怼到脸上拍特写,粗布麻也衣遮不住眼尾那颗痣的灵气。
不过现在影视圈的主角名单,像被流量算好的。
微博粉丝数、商务代言量级、过往剧集的播放量,哪项不达标,就算导演觉得你合适,资方也未必点头。
尽管祝绪丹在《程序员那么可爱》中的戏份占比超过 80%,且播出期间个人微博互动量环比增长 47%。
但资方更关注的是她能否带动平台会员增长、衍生品销售等直接商业指标。
据行业内部数据,该剧播出期间腾讯视频会员新增量较同期竞品低 12%,这成为资方判定她 “扛不起票房” 的重要依据。
S级大剧的主角名单一出来,不是刚爆过剧的顶流,就是综艺里攒了国民度的红人。
她在公司那些年,这种感觉更明显。
同批签约的艺人里,有人靠一部甜宠剧爆了,资源立刻就向那边倾斜。
她不是没被力捧过,早年公司给她接的《倚天屠龙记》周芷若,也算重要角色;
可后续的本子越来越平,要么是A级网剧里的工具人女二,要么是大制作里给头部艺人作配。
这事儿往深了说,是整个行业的惯性在推着走。
投资方要的是 “保险”,流量明星自带的话题度就是最好的保险。
02戏里高冷,戏外可爱但是一个能把《永夜星河》里慕瑶的清冷演到观众拍案的演员,在真人秀里撒个娇,就被骂“刻意卖人设”。
其实翻她早年的综艺片段就知道,2021年《闪耀的恒星》里,她对着镜头转圈圈时差点绊倒。
慌慌张张扶着摄像机说“哎呀别拍了”的样子,和现在《乘风》里黏着王珞丹说“姐姐带我”的神态,几乎没差。
观众总爱把角色的影子贴在演员身上。
就像大家看了《三生三世十里桃花》里的玄女,总觉得祝绪丹该是个眼神带刺的狠角色。
拍《书卷一梦》时,为了演好宋一汀的娇嗔,她通过控制眨眼频率(每分钟18-22次)来营造楚楚可怜的表象,同时用眼尾微挑的弧度暗示内心的攻击性。
这种设计在试戏阶段就获得导演郭虎的认可了。
但这些细节起初没人在意,直到《永夜星河》爆了,慕瑶的蓝衣一亮相,大家才突然想起:哦,这个演员演技是不错。
其实她身上藏着挺多可能性的。
6岁学舞的功底,让她演打戏时从不用替身。
《永夜星河》里那场吊威亚旋转劈剑的戏,她在空中转了七圈,落地时膝盖磕在石头上青了一大块,第二天照样拍。
她也不是只会演古装,之前在《灵魂摆渡・星落》里演的小鱼,一身粗布衣裳,眼神里的怯生生和后来的倔强,让观众都说“这姑娘演啥像啥”。
可这些“可能性”,总被藏在配角的光环里。
不过这两年她也想通了,不再只盯着演戏这一条路。
《乘风2025》里,她每天泡在训练室十个小时,从顺拐到能跟上编舞的节奏,弹幕里终于有人说“原来她不止会演戏”。
参加《五哈》时,她前半段怕黑被骂 “装”,后半段跟NPC唠嗑唠得忘了任务,反而让观众觉得“有点真实”。
这些尝试慢慢有了回响。
新锐品牌找她做代言,说看中她 “元气又扎实” 的气质;
她新成立的工作室签下了两个新人,她在朋友圈发过带新人试戏的照片,配文“一起长大”。
离开老东家后,她接的第一个本子是部现实题材的职场剧。
演一个在投行打拼的普通女孩,没有大女主光环,只有加班到凌晨的疲惫和拿到项目时的雀跃。
有人说她这是 “曲线救国”,可在这个流量跑得比口碑快的圈子里,或许这才是最实在的路。
张颂文跑了二十年龙套,靠《狂飙》里的高启强翻红;
范伟拿了金马奖,还在《漫长的季节》里演着普通人的悲欢。
这些例子都在说,观众的眼睛终究是亮的,你把角色演进人心坎里,总有一天会被记得。
现在再看祝绪丹,她好像还是那个有点“轴”的姑娘。
被骂“夹子音装可爱”时,她没删博也没辩解,只是在下次直播里笑着说 “我天生嗓子就这样,要是听着不舒服,那我下次大点声”;
娱乐圈的主角位置就那么几个,有人靠运气坐稳,有人靠流量霸屏,但总该有个位置,是留给那些把每个配角都演成“小主角”的人。
祝绪丹这些年攒下的角色,像一颗颗铺在路上的石子,或许不够亮眼,却扎实得很。
等哪天路铺到了跟前,她走上去的时候,一定比谁都稳当。
就像她在《乘风 2025》里说的:“不用急着证明什么,把脚下的每一步踩实了,该来的总会来。”
这话听着普通,却比任何豪言壮语都实在。
毕竟,能把配角演得让观众记挂着“她为啥不是主角”,本身就是一种本事。
配资网上配资网站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